薛永年: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“几多几少”问题
陕西书画网 · 陕西书画网 · 2023-04-05 17:12 阅读1404次
“书写性”与“以书入画”相关。传统的“以书入画”,以书法经典反映的书法意识和表现高度入画,而不是以任何没有艺术性的汉字书写入画。
 

当前,中国画繁荣兴盛,题材丰富、风格多样、探索广泛、颇多创新、敢于跨界、勇于吸收,写实的、表现的、象征的、装饰的、工笔的、写意的,应有尽有,既表现了新的视觉经验,也满足了多层次的审美需要;不仅富有时代气息,个人面目也颇显著。但从整体看,存在两个不足:第一,题材和形式风格探索多,精神内涵挖掘不够,特别缺乏深厚的文化意蕴;第二,跨界而取得成效的较多,在旁收博取中强化原有特色者不足。为什么出现不足?关键在于画家开拓进取的思路。


 
开拓进取的思路,离不开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。横向比较,解决进入国际语境的欠缺,非此不足以弘扬中华文化。纵向比较,解决文脉传承的欠缺,非此不足以确立民族身份。
 
但是,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画家进行横向比较多,在创作中,重视了问题意识、创新意识、语言方式、视觉观念、媒材效能,就此对欧美艺术、日本艺术,都有不同程度的吸取。而纵向的比较相对较少,或者偏于浅层,或者偏于一隅。于是,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,出现了几多几少:接近其他画种的多,在传统基础上出新的少;工细刻画的多,写意提炼的少;注重视觉冲击的多,讲求蕴含内美的少;对客体再现下功夫的多,发挥主体“迁想妙得”的少;为树立个人图式而出新的多,追求深层文化积淀的少。
 
传统中国画讲求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”,表面是讲造型,实际上贯穿了意境、笔墨(含设色)和图式。如果以传统的图式、笔墨和意境三者衡量当下中国画,可以发现近年中国画的造型追求绝似的较多,追求“似与不似之间”的每每把握不好分寸。至于笔墨和意境,虽开拓丰富,但缺失了一些千百年积淀下来的因素。恰恰是这些因素,关系到思维方式与文化内涵的传承。比如,就意境的创造而论,普遍重视情与景的统一,但缺乏“画外意”;就笔墨内涵而言,大家开始注意 “书写性”,但不大注意笔墨性情的修炼,不大理解笔墨格调。
 
“书写性”与“以书入画”相关。传统的“以书入画”,以书法经典反映的书法意识和表现高度入画,而不是以任何没有艺术性的汉字书写入画。汉字书法,既是一种含蕴深厚的书法文化,也是一种中国式的抽象艺术。虽然它远离了具象,但在传统的书法认识中,一篇书法、一个字乃至一个点画的书写,第一,它都是一个宇宙的对应物,要体现宇宙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,所谓“阳舒阴惨,本乎天地之心”;第二,它又是一个生命体,不但要有“筋骨肉”,而且要有“精气神”;第三,它更是书家的心迹。不仅要表现感情,所谓“情动形言,取会风骚之意”,而且要表现书家的性情、个性、格调与精神境界。
 
一些中国画的缺失,还在于创新意识下缺乏底线的“跨界”思维,“跨界”离开了“固本”的前提,要么丢失中国画本色,要么减弱了艺术质量。中国画固需创新,然而尤须求好;中国画需要开疆拓土,但仍然要具备不同于其他画种的特色,要讲求民族特色的艺术质量。离开了这些基本要求,无论有多少创新,都不免建立在丢失文化积淀的前提下,以致显得单薄。那么,艺术的质量和画种的特色从哪里来?只能从民族文化的积淀中来,从传承民族思维方式与语言方式来,从理解民族文化精髓中来,从研究国学中来。

 
最新发布TOP10  
陕西书画网
于洋(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)
陕西书画网
陕西书画网
关于我们  -  服务体系  -  合作媒体  -  寻求报道  -  联系方式
陕ICP备20007593号-17
版权所有 陕西书画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/镜像/复制
Copyright © 2024 Shanxishuhuawang.com All Rights Reserved
陕西书画网专注陕西书画行业,致力为书画家提供信息发布、整体包装、画展策划执行等服务,是陕西书画家影响力提升、宣传的首选媒体!
全程策划执行:陕西青年网 陕西青年网(www.iyouth.com.cn)是以青年为关注对象的新锐人物互动媒体